Find me in
Letian Wang
  • CV
  • Research
    • Publication
  • Expertise
  • Other Projects
    • Polarescent
  • Notes
    • Notes
    • Blogs
    • News

产品,创新,工程 Products, Innovation, Engineering

8/7/2014

0 Comments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王乐天,网站www.letianwang.me
--------------------------------------------------------------------------------------------------
以下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还在整理中,不尽完善。

1. 产品,人,社会
产品是一个具有结构的与人和环境交互的完整实体或者内容。

原本的社会,原本人和产品是分立的,产品和产品也是分立的,大家就像使用碗筷一样使用一些产品。但是现在社会的复杂条件下,有一些因素导致,产品,与人紧密地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首先,产品和人的联系增强。一方面设计要求用户体验和用户沟通增强,但这只是量变,质变在于后面一点。我们发现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大量的文化信息产品出现了,包括软件,网站,歌曲,视频,电影,这些“内容”或者说抽象点“信息”商品化电子化了。这样随之带来的一个很大影响,就是人们不再是用功能来评判一个产品,而是以“创新”“体验”这样的词汇来看待产品,其实也就是说,产品的功能就是给人创造“体验”,所以,人的因素大大强化。

此外,产品和产品的联系大大加强,internet+wireless串联或者正在串联很多设备,智能家居和课穿戴设备就是如此,其实从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这整个线路就是让信息流和网络渗透到生活中更小的细节,成为人的需求的自然延伸。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一个网络。当然,不仅是信息沟通,由于设计过程的不断优化,设计理念的提升,产品本身直接的沟通也越来越多,从我们的一个家庭来看,宏观上说,现在就非常强调建筑物和整个环境的联合,微观山看,室内家居需要和整个环境融合。




另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通过互联网实体化,强化了。首先,我们在使用的人人网和QQ等,占领了沟通渠道不说,还使得大家共享了信息源,将友情分享的触角从原来生活上的帮助扩大到了信息。其次,大多网络产品反应的是群体的特征,比如大众点评告诉我们哪里吃饭好,嘀嘀打车告诉我们最近的司机在哪里。最后,最后代表性的,也就是集大成的终端,就是手机微信,即时沟通,分享咨询,吃饭购物,都紧紧地把你和其他人联系起来,将原本人与人之间虚无的联系,也通过互联网的数据,记录为白纸黑字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形成,就导致,人也成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元素,而不仅仅是一个使用者。

所以,人,信息,产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一个socio-technical system,但是现在产品和人构成了这个复杂系统中有共同特性的一个node。

2.  创新是什么?

创新包含两层意思,创意和新。我们最初的认识,就是这个东西很新,这不管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能感受的到。但是是否新就能带来创意,显然不是的。创意包含着更深的一层,其实就是一种更加合理的功能,一种更加美好的体验。传统意义上,这样就够了,但是,就我自己的一个体会,如果我们去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新,其实还有一个因素。创新之所以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被人接受,它的成功这还需要它的传播性。传播性,简单联想可以得到的是信息和媒体的传播性,但是还有产品的传播性。



3. 工程

a.  工程研究

工程研究是人们发现工程能够使用的规律的过程,举一个例子:电池工艺、加工工艺是工程研究。我们如何让电池的储能量增加一倍?如何让更多的锂离子储存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需要化学家去试验加工,得到加工的规律,需要科学家去解释锂离子结合与脱除的机理,指导电池的工艺,最后,还需机械工程师分析电池的导热、流动与反应综合,预测电池的寿命与真实性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模型,分析条件,通过实验或者树枝模拟,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与参数的可靠性,得到宝贵的规律。这一过程是利用科学原理,发现适用于工程的规律和设计规则。

备用素材:

我在清华,一个20m直径的桶储存融融盐来储存太阳能的热,以便需要的时候来释放加热蒸汽发电,液体在石块之间流动,并且交换热量。这样我只是研究热量储存效率和我液体流动的不均匀性的关系。流体力学以及传热学,还有热力学。

实现这个过程的方法:是这些知识转化为一个模型,也就是一大堆方程。然后数学家想出一种离散的解法,计算机科学家把他整合在一个软件中,我们就可以使用软件设计了。

b.  工程产品

工程产品,是工程的一个零件或者零件的组合。也是我们日常中最多见的工程概念。设计一个工程产品的最终目标是整合各个部分的功能与结构,得到整个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这个产品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及功能。

从一个iPad来说,工程产品就是电子器件、电池、显示屏、外壳这些东西的组合。本来每个部分都只有运算、供电、显示等功能,但是组合起来就成一个能够让我看电影,玩游戏的iPad。

c.       工程系统

我们所说的工程系统,则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形态。也就是说一系列工程产品组合在一起,组成的一个有机体实现人们一些更加复杂的需求。其中最好的两个例子,一还是我们的苹果,苹果的生态系统,第二就是Tesla电动车。

第一,对于苹果系统,我们使用iPhone,iPad,还有Mac Book,这三者之间能够互相传输文件,同步我们的习惯,并且外观具有一致性。同时,苹果还有很多的配件、smart cover、耳机、连接线、网线转化、电源转化器,还有最近出的魔声耳机等等,构成了一个产品链条。但是,更加深刻地看,工程系统还有还有iCloud,收藏我们的照片和文件,还有APP Store能够提供三者都需要的软件来源,这样的体系能够让大家更加舒适地体验一个系统带来优势,而这样的优势,是无法通过一个三星手机+一个三星平板+一个三星电脑实现的。因为只有系统地思考,才能得到系统的结果,才能对这个系统有所优化。最近苹果公司2014年的WDDC,提出了新的构架,能够让我们的一体化体验更加全面和舒适。

第二就是Tesla电动车,特斯拉之前的困难在于,它需要提供一个人们使用电动车的系统,从汽车的开发、设计,到美国各地的充电站、电池更换、保修各个层次的供应商链条都需要打通,还需要时间,所以说,Elon Musk的伟大就是在做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做一个原本需要很多公司一起做的事情。


--------------------------------------------------------------------------------------------------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王乐天,网站www.letianwang.me
0 Comm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 Graph Mind 创新思维与图像思维

8/7/2014

0 Comments

 

一次我和美院的一个女生聊天,说起来我虽然是工科男,但是图像思维比较强,画机械制图比较轻松,对于设计的审美也不错,属于非典型工科男。那个女生说了,哈哈,“我们的图像思维更加好了,我最怕什么算数字了,但是构思创作速度非常快”。想着我自己平时脑子比较活,到底和什么样的思维有关呢。我发现,音乐,绘画,舞蹈都是创意比较多的领域,算是创意的集中展示。初步的感觉是这些艺术形式大多是排列组合和寻找联系(模仿,模拟),这种思维与我们画画比较类似,尤其是小孩子画画,而不是我们之后科班出身的大人们的画画,所以我统称图像思维。似乎图像思维对我我们创新有非常大的意义。

我进一步思考,想找一些深层次的例子来支撑。为什么即使是编写程序如此逻辑化的过程,最理想的设计方案还是呈现为流程图。大家最喜欢的构思的方法还是画草图。所以希望讨论一下图像对于创意的产生的意义。

越来越感觉到创新的思维是图的思维,但是量化思维和图的思维到底可不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共存?难道必须要求助于一个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partner?或者自己拥有人格分裂技能。对此的思考戛然而止,希望有朋友能够和我多多交流。



在此,我也记录下自己关于如何提高创意创新能力的几个方法:


1. 培养自己的图像思维,关联能力。以工程师为例,由于我们的日常课程大多都是围绕数理展开的,数量化的思维比较严重,所以经常有意识的去观察海报和画,能够提高我们对于图形和空间的感知能力。

2. 创意创新之旅,在旅途中观察。创意产生的一个步骤就是出于一个创新多元的环境中。在多元的环境中,你往往可以汲取创新的灵感,或者说是创新元素。我建议可以从多元的文化城市开始,在这些城市中行走,你可以领略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然后通过当下的对比体会到他们的不同,进而体会不同带来的解决问题不同的办法,艺术品不同的表达,最后产生。北京,香港,新加坡,美国纽约,以色列耶路撒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目前排名前十的世界创业城市有美国硅谷,纽约,英国伦敦,加拿大多伦多,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洛杉矶,新加坡,巴西圣保罗,印度班加罗尔。而我个人认为离我们较近的则是中国深圳,北京,台湾台北,新加坡。

3. 观察生活中事物的细微创新。拿起一个杯子,我们可以看这个杯子与这个牌子前一代杯子的不同,或者说自己常见的杯子的。找到这种不同,累积起来,你就会发现创新的其实是有规律的。

4. 多和不同专业、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国籍的人交流,交流他们的主要的困难和擅长的工作,也交流一些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人们处理不同问题的思维模式的不同。

0 Comments

    Letian

    Record academic updates and thoughts.

    Archives

    December 2015
    August 2014
    May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September 2013

    Categories

    All
    Project
    Reading Note
    Recent Updates
    Resource
    Thoughts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